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相关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例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一名截瘫患者术后实现了自主行走,标志着我国在脊髓神经接口及神经功能重塑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以下是具体情况: 患者情况61 岁的金大叔在 2024 年 10 月因高处坠落伤导致胸 3/4 椎体骨折,被诊断为完全性截瘫。虽经脊椎手术和 4 个月系统康复训练,但两腿仍无法抬起,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大小便不能自主控制,恢复自主行走可能性极小。 手术过程2025 年 3 月 8 日,金大叔接受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术中,神经外科医生在他腰部脊椎中植入一根带有 16 个触点的脊髓刺激电极,并在其腹部植入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无线可充电刺激控制器。手术难点在于工程人员和临床医生需配合调整脊髓刺激电极植入最佳位置,并明确电极 16 个触点分别激活哪处肌肉,此部分工作耗时近 5 小时。 技术原理与创新点原理:脊髓神经接口技术核心是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和增强受损脊髓的信号传导,加强脊髓的神经修复,加速自主功能恢复。就像修复因脊髓损伤而破坏的“高速公路”,重新增强信号传导能力。创新点:区别于传统脊髓刺激器的固定刺激模式与参数,该技术采用特定刺激触点组合方式及精确的刺激频率和强度,结合闭环的肌电反馈等新技术。通过捕捉运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实时计算并调节刺激输出,形成闭环反馈,帮助患者实现更稳定、自然的行走和运动。 术后效果- 术后第 3 天,金大叔实现对弯腿、抬腿等动作的控制。- 术后第 15 天,成功实现自主站立及行走动作。- 术后 1 个月,在助行器帮助下,恢复自主迈步行走。- 术后 2 个月,能完成多种日常活动,如直线行走、转弯、上下坡、变速行走等,下肢感觉功能逐步恢复,自主排便功能恢复,排尿功能明显改善。- 5 月 27 日,在关掉机器情况下,借助助行器能连续完成上下台阶动作。 意义与展望- 此次手术成功为我国 370 万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带来新希望。- 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治疗方案,还会继续招募患者,不断升级系统,完善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技术。未来有望让更多截瘫患者实现自主行动,提高生活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