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首个部门规章——《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从行政区划代码的确定、公布和应用三个环节,对行政区划代码管理进行了全周期制度设计,将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多方面影响。具体如下:解决代码管理问题:此前,由于缺乏专门规章制度,行政区划代码存在确定责任不明确、规则不健全、程序不完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错码漏码重码情况。新规实施后,将为代码确定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统一性和应用的有效性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确保代码准确无误,避免因代码问题导致的管理混乱和信息错误。规范编码工作:《办法》明确县级及以上代码由民政部确定,乡级代码由省级民政部门确定。设立行政区划时编制代码,撤销行政区划时废止代码,变更隶属关系时废止并编制新的代码,界线变更、驻地迁移、更名等行政区划调整沿用原有代码。这保证了代码与行政区划建制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减少不必要的代码变更,使编码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方便信息获取:民政部每年会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发布一次全国省、地、县、乡各级代码全量信息,省级民政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本地区乡级代码全量信息。这使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准确的行政区划代码信息,为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可靠依据。提升生活服务效率:行政区划代码广泛应用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办理户籍、社保、医保、出生证明、婚姻登记等业务,以及到银行办业务、在地图上查信息、网上购物、收寄快递等日常活动,底层数据都涉及行政区划代码。新规实施后,通过消除“系统壁垒”、打通“信息通道”,能够让个人在政务办事、公共服务、日常生活中享受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提升生活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