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中无人系统后备人才通过参与各类竞赛,在技术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成长,为中国海洋科技发展储备了力量。相关情况如下:竞赛为后备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中的“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是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2025年该赛事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生态监测,守护珊瑚礁”为主题,要求参赛队员模拟部署高技术保护项目,根据年龄分设4个组别,对应不同水中作业任务,如收集珊瑚碎片、传感器原位布置等。参赛选手需设计制作水下航行器及遥控器并完成任务,还要提交技术设计报告和现场答辩。这种实践让青少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了动手能力。后备人才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25国际青少年无人系统竞技挑战赛水下项目“海鲈鱼”全球总决赛中,中国青少年代表队表现出色。北京市八一学校代表队获初中组总成绩全球第六名,创下中国代表队总排名新高。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和广东实验中学联队高中任务赛排名全球第五名,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获得初中组竞速赛排名第13,均创下中国代表队任务赛成绩新高。竞赛助力后备人才综合能力提升: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不仅是科技竞赛,更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们在设计和制作水中无人系统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培养跨学科思维。同时,他们还能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比赛中,有的小学高年级组团队设计的无人系统能模拟海底地震仪回收和精准定位任务,初中生团队则在模拟海底沉积物取样任务中采用先进智能控制技术,根据需求调整工作模式。竞赛推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2025年国际青少年无人系统竞技挑战赛SeaPerch(海鲈鱼)中国区选拔赛于1月在北京举行,最终产生4支队伍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全球总决赛。选拔赛还注重建立梯队培养机制,探索国内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大中小”贯通体系建设,有助于为中国水中无人系统领域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