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券商股权流转现象日渐增多,并呈现出显著的“冷热”差异。以下是具体情况介绍:流转加速的原因: 行业整合需求:证券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购重组持续推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部分中小券商经营情况不佳,其股东选择出让股权资产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地方国资布局:地方国资对旗下券商牌照、资源进行整合的战略布局,日益成为推动券商股权流转的重要因素。股权流转“温差”显著表现: 部分中小券商股权遇冷:不少中小券商的股权经历了多次流拍或反复“上架”。例如华龙证券,新洲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其1162.32万股股权,2月份首次拍卖以1627.25万元起拍,遭遇流拍;6月份再次拍卖,起拍价降至1302万元,较首次降低约20%。此外,渤海证券和联储证券也曾遭遇股权三度流拍。 实力券商股权受热捧:实力较强的知名机构股权则备受市场投资者青睐。如3月23日,国都证券3000万股不限售流通股公开拍卖,起拍价为4579.2万元,经历156次出价,最终由浙商证券以5704.2万元竞得。今年3月,民生证券股权拍卖时,也受到三名买家多番加价竞争,最终由国联证券大股东国联集团以91.05亿元接手,相较起拍价溢价55%。背后的影响因素: 控制权因素:券商控股权意味着可以掌控庞大的客户群体、上百亿的托管资产,能为业务拓展提供坚实基础,还可提升产业集团社会影响力等,所以备受青睐。而参股权在公司决策中话语权有限,难以对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故常无人问津。 业务协同因素:若标的券商有业务特色,或与买方业务、布局互补能力强,则更具吸引力。如民生证券投行业务较强,国融证券所在的内蒙古地区有一定区域优势,这类券商控股权出让时往往能获得较高溢价。 券商估值分层因素:当前券商股权估值分层现象显现,头部机构享受品牌溢价,具有区域特色或细分领域优势的腰部券商可能获得战略溢价,而尾部机构往往面临折价交易。因此,头部和部分腰部券商股权易受热捧,尾部中小券商股权则流转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