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机构席位对机器人龙头企业的持续大笔买入(如绿的谐波单日主力净流入1.91亿元),反映出市场对机器人行业长期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结合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动态,这一布局具有明确的战略逻辑: 一、政策驱动下的行业爆发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整机产品批量生产并在制造、民生等场景示范应用。这一政策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直接推动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例如,绿的谐波作为谐波减速器全球领先企业,其产品在人形机器人单机用量达6-8台,毛利率超过50%,成为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此外,8月8日开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发布100余款新品,进一步催化市场预期。 二、机构资金的精准布局路径机构投资者通过ETF和主动管理基金双线布局,形成规模化配置效应。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在双环传动、巨轮智能等标的中大幅增持,其重仓股机器人(300024)在8月6日单日成交额达44.5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48亿元。外资机构如高盛、JP摩根则重点押注核心零部件领域,例如高盛新进绿的谐波1.2%股份,JP摩根增持双环传动80%至2.3%。这种“硬件卡位+场景落地”的投资逻辑,体现了机构对技术壁垒和订单兑现能力的双重关注。 三、核心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业绩验证1. 埃斯顿:作为国产本体龙头,其全自研运动控制技术叠加收购Cloos强化焊接领域优势,吸引挪威央行连续两季增持至1.8%,富国天惠基金新进前十持仓。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12%,技术护城河持续加深。2.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国产替代率已超30%,高盛、华夏创新未来等机构在Q2加仓40%,其股价在8月6日突破140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1亿元。3. 科沃斯:服务机器人全球市占率25.4%,2025H1净利预增62%,易方达、华夏基金重仓布局,技术升级驱动毛利提升至38%。 四、风险与策略建议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和商业化落地进度。例如,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如六维力传感器国产化率仍不足20%,可能影响整机量产节奏。投资者可关注两类机会:1. 高确定性龙头: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双环传动(RV减速器)等核心部件供应商,其技术壁垒和客户绑定已形成竞争优势。2. 场景化解决方案商:埃斯顿(工业机器人)、科沃斯(服务机器人)等具备“技术+场景”闭环能力的企业,可优先受益于政策驱动的需求释放。当前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本质上是对机器人行业“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场景落地”三位一体逻辑的深度认可。投资者可结合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如瑞芯微预增185%)和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新品发布,动态调整持仓结构,把握这一战略性投资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