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初即将上市的六家科技龙头企业深度梳理,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核心赛道,结合上市进程、技术壁垒及产业链影响展开分析: 一、摩尔线程(国产全功能GPU领军者)上市进程:科创板IPO已于2025年9月26日通过上市委审议,预计11月中下旬挂牌交易,成为年内最确定的科技IPO之一。 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MUSA架构,是国内唯一实现单芯片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等全功能的GPU企业,高端产品MTT S5000算力接近英伟达A100,且通过MUSIFY工具实现CUDA程序平滑迁移,解决生态兼容性痛点。2025年上半年AI智算收入占比超94%,客户覆盖政府、金融等关键领域。 资本市场影响:拟募资80亿元用于新一代芯片研发,一级市场估值300亿元,上市后有望冲击千亿市值。A股关联企业中,和而泰直接持股1.24%,ST华通间接持股4.34%,业务合作方包括威星智能(共建智算中心)、东华软件(GPU服务器生产)。 二、沐曦科技(训推一体GPU标杆)上市进程:科创板IPO已完成二轮问询,预计10月提交上市委审议,最快12月上市。 技术亮点:旗舰产品曦云C600采用全国产供应链,支持144GB HBM3E显存,性能对标国际旗舰芯片,累计出货超2.5万颗,在手订单14.3亿元,聚焦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的AI推理场景。与摩尔线程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侧重推理专用,后者主打训推一体。 产业链关联:超讯通信为其行业总代理商,优刻得联合推出国产GPU一体机,景嘉微参与新型GPU产品开发,中科蓝讯直接持股0.24%。 三、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候选)上市进程:7月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计划年底前提交科创板申请,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行业地位:全球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伺服电机扭矩密度达国际领先水平,四足机器人Unitree Go1占营收65%,并切入工业巡检场景。2025年6月C轮融资后估值120-150亿元,战略投资者包括中国移动、腾讯、吉利资本等。 关联标的:长盈精密间接持股4.68%,拓邦股份间接持股2.24%,中科创达、全志科技等通过产业基金少量持股,产业链覆盖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环节。 四、壁仞科技(高端GPU独角兽)上市进程:2025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秘密上市申请,拟募资3亿美元(约22亿元),四季度大概率完成流程。 技术突破:首款7nm芯片BR100峰值算力达PFLOPS级别,超越英伟达A100三倍,采用Chiplet技术和BLink互连技术,千卡集群训练效率90%-95%,但受美国实体清单影响,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 资本联动:香农芯创通过子公司间接持股0.52%,上海临港为第五大股东(参股基金持股),辰安科技参与战略合作。 五、紫光展锐(全球第四大手机芯片厂商)上市进程:6月获IPO辅导备案,四季度大概率完成申报,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 市场地位:中国大陆唯一具备2G-5G全场景通信技术的芯片平台商,全球市占率13%(追平苹果),客户覆盖小米、OPPO等主流品牌,产品遍及140国。同时布局6G研发,是国内移动通信芯片话语权的关键载体。 股东结构:紫光集团间接持股32.22%(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同属控股体系),国家大基金一、二期合计持股16.18%,英特尔持股10.85%。A股关联企业中,兆易创新通过元禾璞华基金间接持股,长电科技参与芯片封测环节。 六、上海微电子(半导体设备“卡脖子”突破者)上市进程:市场预期2025年下半年启动上市流程,具体时间尚未披露,但其母公司股权结构已完成梳理。 核心价值:国内光刻机市场占有率超80%,是半导体制造设备国产化的核心力量,其28nm光刻机量产将加速芯片产业链自主化进程。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迭代直接影响中芯国际等晶圆厂的产能突破。 股权关联:张江高科直接持股10.779%,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持股32.0863%(间接惠及上海机电),华建集团通过控股股东旗下基金持股13.2752%。 赛道影响与风险提示行业逻辑:六家企业覆盖GPU、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等“卡脖子”领域,上市后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尤其GPU三巨头(摩尔线程、沐曦、壁仞)的募资扩产,有望缓解国内AI算力短缺问题。风险因素:技术迭代风险(如GPU性能不及预期)、供应链波动(壁仞科技受实体清单影响)、盈利不确定性(多数企业尚未盈利,依赖研发投入)。关联机会:除直接持股企业外,产业链上下游如芯片封测(长电科技)、算力基建(光环新网)、机器人零部件(卧龙电驱)等也将受益于龙头上市后的产能扩张。
|
|